日期:2025-07-11 16:22:39
日期:2025-07-11 16:22:39
张宝忠,1934年2月生在黑龙江省庆安县。那时候家里条件苦,他小时候父母就双双去世,留下他和姐姐相依为命。直到1949年东北解放,政府分给他们姐弟一点土地,生活才算有了点盼头。不过张宝忠不想拖累已经成家的姐姐,觉得自己得闯出一条路来。1950年,他咬咬牙报名参军,心想靠自己的双手拼个未来。
进了部队,张宝忠的踏实劲就表现出来了。他训练特别刻苦,格斗、擒拿这些技能练得扎实,平时还爱帮战友干活,不管是厨房洗菜还是扫院子,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。
1952年,他被调到沈阳工作,干得认真负责,领导和同事都挺认可他。到了1954年,中央警卫局来部队挑人,要选些优秀战士给中央领导培养警卫员。20岁的张宝忠凭着过硬的表现,一路过关斩将,最终被选中,成了邓小平的卫士。
刚到邓小平身边时,张宝忠心里既激动又发怵。毕竟他之前从没接触过这么高级别的领导,生怕哪一步走错了出洋相。刚开始工作时,他手脚都不太利索,有一回给邓小平端茶,手抖得差点把水洒出来。
幸好邓小平的夫人卓琳人特别和气,看出他紧张,就安慰他说邓小平工作忙,话不多,但人很随和,让他别太拘谨,有不懂的可以问她。有了这话,张宝忠慢慢放开了胆子,开始适应新工作,负责起邓小平的日常起居和内务。
张宝忠干活细心又勤快,没多久就得到了邓小平一家的信任。他不光管安全,还慢慢接手了一些秘书的工作。1958年,他突然得了重病,没法继续工作,只能住院治疗。那段时间,邓小平特意让人带话,让他安心养病,说好了病好就能回来。
1960年,张宝忠身体恢复,又回到了邓小平身边。这回他的任务更重了,不光是内务,还得负责保卫和秘书工作。为了干好这些,他专门到警卫局强化训练,射击、格斗都苦练了一番,还抽空自学文化知识,补上自己读书少的短板。
张宝忠跟邓小平的缘分整整43年,这期间他见证了太多历史大事,也在关键时刻展现了自己的忠诚和担当。说到最让人印象深刻的,还得提1979年邓小平访美那次。那是中美建交后不久,邓小平带着中国代表团出访美国,既是外交大事,也带着点风险。张宝忠作为贴身警卫,肩上的担子可不轻。
1979年1月28日,正好是大年初一,邓小平一行坐上波音707,从北京飞往华盛顿。首都机场送行的人不少,李先念、邓颖超这些大领导都来了。张宝忠穿着深色制服,站在邓小平身后,眼睛盯着每一个靠近的人。
飞机落地后,美国总统卡特在白宫南草坪搞了个欢迎仪式,五星红旗跟星条旗头一回并排升起来。张宝忠就站在邓小平旁边,时刻保持警惕。
到了2月2日,邓小平在休斯敦看马术表演时,出了点意外。一个叫路易斯·比姆绕过了美方的安保,直接冲向邓小平,还扔了个东西出来。张宝忠反应快得不行,立马跨步挡在邓小平前面,用手护住他肩膀,跟其他警卫一起把他带离现场。
美方安保人员赶紧把那家伙制住,检查发现扔的是一包反华传单,不是什么危险品。邓小平全程很镇定,继续看表演跟没事人似的。可张宝忠心里却捏了把汗,那天晚上愣是没合眼,反复检查酒店周边的安全。
这事之后,中方安保负责人凌云跟美方交涉,要求加强保护。美方马上加派了警力,连防暴队和骑警都出动了,酒店附近几乎成了戒严区。张宝忠跟警卫团队还得了表扬,但他没得意忘形,反而更小心了。后来每次邓小平出门,他都提前去踩点,把路线摸得一清二楚,确保不出岔子。
不过张宝忠也有失误的时候。有回邓小平要去视察一个集市,他为了安全,联系当地部门把场地清空,还调来车把集市围得严严实实。结果邓小平到的时候,集市空荡荡的,摊贩和人都没了,只剩几辆警车。
邓小平下车一看,皱了皱眉,没吭声。警卫团长把他叫到一边,低声数落:“首长是来看百姓生活的,你把人都清走,他看啥?”张宝忠赶紧认错,把车撤了。集市又热闹起来,邓小平跟群众聊得挺开心,张宝忠在一边看着,才明白安全跟亲民得两手抓。
张宝忠平时的工作也满是细节。每天早上,他先检查邓小平住处的门窗,没问题才开始安排一天的日程。邓小平爱打桥牌,张宝忠常陪着练练,偶尔还会被邓小平笑话牌技太菜。邓小平一家搬到景山后街的小院后,他叮嘱家人和警卫别扰民。张宝忠记在心里,还主动帮邻居修房子,附近的人都挺喜欢他。
1989年邓小平退休,张宝忠还是没离开,继续留在他身边干活。1997年2月19日,邓小平去世,张宝忠难过得不行。他跪在邓小平遗体旁,半天起不来。后来卓琳拉着他的手,让他跟邓楠一起送邓小平的骨灰。张宝忠含着泪,小心捧着骨灰盒,完成了最后一次守护。
邓小平去世后,张宝忠又留了三年,守着那个住了几十年的小院,整理邓小平的遗物,帮着处理些杂事,一直很低调。同事说,他从不提自己的功劳,有人好奇问起来,他也只是笑笑,不多说。
2000年,张宝忠正式退休,回了黑龙江庆安县。回到老家,他住得简单,种点菜,偶尔跟老朋友下下棋。乡里人一开始也不知道他干过什么大事,直到消息传开,县里的老书记找上门,半开玩笑地说:“你在邓小平身边干了那么多年,怎么不跟县里说声?”
张宝忠听了就笑,说:“首长教我做人要低调,这事不能随便讲。”他不说,是守着警卫的规矩,也是怕给邓小平的声誉添麻烦。
老书记那句埋怨,其实是觉得张宝忠太低调了。那年头,有些人巴不得攀上领导的关系给自己捞点好处,可张宝忠愣是没这么干过。他从没跟家乡提过自己的身份,更别说给自己或家人谋啥福利了。这份低调和实在,正是邓小平看重他的地方,也让他显得跟别人不一样。
退休后,张宝忠日子过得平淡又充实。他出过两本摄影集,里面全是跟邓小平在一起的珍贵照片,但没怎么宣传。他一直记着邓小平教他的谦逊,从不拿自己当功臣。2008年,他接受《环球人物》采访时,提到邓小平对家乡广安的态度:“首长从不特别照顾广安,他说自己是全国人民的邓小平。”这话也能看出张宝忠对邓小平精神的理解有多深。
张宝忠的故事,就是一段关于忠诚和奉献的传奇。他用43年的时间,守护了一位伟人,也守护了那个时代的精神。他的低调和沉默,是对邓小平最好的致敬。家乡老书记那句埋怨,反倒成了对他无私付出的最好注解。
晚年的张宝忠,常常想起跟邓小平的那些日子。那些平平凡凡的时光里,满是温情和感动。他说:“首长话不多,但眼神里总有温暖。我在他身边学了不少,不光是工作上的事,更是做人的道理。”这话里透着他对邓小平的敬意和感激。
张宝忠的43年,是忠诚和谦逊的最好写照。他用普通人的身份,陪邓小平走过历史的风风雨雨,留下一段让人感动的故事。他的沉默,是对职责的敬畏;他的笑容,是对伟人的深情。家乡老书记那句埋怨,其实是对他无私付出的认可。张宝忠的故事,让人看到一个普通人的伟大,也让人忍不住想:真正的英雄,往往是那些默默干实事的人。
网眼查-按天配资平台-股票配资入门平台-深圳十大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